汴水与唐宋诗词研究
作 者 : 史悦
学位授予单位 : 湖北师范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景遐东
学位年度 : 2017
关键词 : 汴水;诗词;交通;国都;东京;意象;文学价值
摘 要 : 隋炀帝统治时期,为下江南、游扬州、赏琼花之便利,于公元605年下令启动了中国历史上一项影响重大的人工兴修水利工程,开凿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通济渠东段为汴水,史上又称汴河或汴渠,它沟通了黄河与淮河。自古有山则闭,有水则通,汴水作为连接黄河与淮河的人工运河,在沟通南北交通航运方面起到了重要的纽带作用,为唐宋时期人们交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拉近了江南与中原的距离,对促进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和人文交流起到了积极影响,与政治经济息息相关。汴水的兴盛也带动着汴水流经沿岸开封等城市的发展,成为北宋定都开封的关键因素之一。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汴水不仅是一条流淌于中华大地的长河,更是一条承载了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汴水文学意象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汴水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水上通道、渠道、途径和灌溉使用的来源。她的进入无疑影响、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而文学需要的正是展现真实的生活。于是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真切影响的汴水,自然而然地进入、丰富、繁荣了文学。汴水见证着唐宋帝国的兴衰,亦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衍生出恋京、离别、相思、纪游等文学主题,具有不菲的文学价值。最初,汴水作为京杭大运河最核心的河段之一,而成为其代称。因隋炀帝为满足一己私欲,劳民伤财大力开凿,而遭到争议,认为开运河是导致民怨四起以至隋朝灭亡的诱因之一。汴水在初唐时期一度成为文人笔下讽喻批判隋帝咏史怀古的对象。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汴水虽倾覆了隋朝的巨舟,却为唐宋帝国的繁盛保驾护航。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人逐渐意识到汴水在交通漕运,沟通南北中所起到的积极纽带作用,便在咏史怀古诗中为汴水进行翻案。盛唐时期,李白等爱好漫游的文人走汴水路游历各地,涌现出了大批与汴水相关的纪游诗。此外,水的流动不居,契合离别后的漂泊如蓬,光阴迁转。川流不息的汤汤汴水,人来人往的汴水码头,让人感叹韶华易逝,沧海桑田。由于汴水与泗水交流相会汇入淮水,因此汴水在诗词中见证着江南与中原之间的沟通互动与亲密无间。汴水在白居易笔下亦成为对江南恋人情感的寄托,诉说相思。汴水逐渐从物象转化为意象,成为抒情感怀的对象,浪漫而柔美。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直至北宋建立,政治中心由关中南移,长安、洛阳、开封三座都市的地位也随之发生改变。长安、洛阳地位日渐没落,而汴水流经的古城开封因其交通枢纽优势接连被确定为都城,开启了它在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北宋时期,汴水作为通往国都东京的水上必经之路,自然而然地成为渴望建功立业的士人抒发“恋京”情节的载体,它承载了士人赴京赶考途中的平步青云梦,也见证了贬官逐臣离京路上的黯然失意心。汴水更与京师、国运、生活息息相关,身居庙堂之高的王安石等士大夫在诗词中围绕汴水通航、泥沙治理、漕运问题各抒己见,为君主尽心筹谋,为天下苍生请愿,显示了北宋士人心系家国的情怀。一肚子不合时宜的苏轼借汴水东流抒发感慨,奉旨填词的柳永在汴水河畔记叙离愁,表达了北宋文人丰富的情感世界。靖康事变宋室南渡,东京从此淡出历史舞台,遭逢丧乱的汴水亦成为时代的弃儿,日渐式微。汴水逐渐成为了故都东京的象征,在文天祥等爱国文人诗词中成为思念故国旧都的意象,饱含着北定中原、光复北宋的民族情怀。延至后世,汴水作为文人追忆北宋帝国的具体意象,在纳兰容若等人笔下成为象征东京繁华盛世的标志,在诗词中继续描绘着《清明上河图》中所呈现的太平繁荣景象和市井生活气息。汴水不仅是一条物象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喜怒哀乐和精气神思的文学文化长河。在由汴水而产生、兴起、流传的唐宋汴水诗词中承载和表达着政论、恋京、纪游、送别等内容。突出着恋京、离别、纪游三个重要的文学主题。诗词中的汴水着墨于人的真性情,期盼与青山绿水大自然和谐相处、完美融合,在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浸润滋养下,文脉相传、源远流长、惠及四海、泽被后世。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