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浅动脉-眼动脉及分支吻合的解剖及应用研究
作 者 : 李华超
学位授予单位 : 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名称 : 硕士
导师姓名 : 佟小光
学位年度 : 2018
关键词 : 颞浅动脉;眼动脉;分支;解剖
摘 要 : 目的:通过对12例尸头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察眼动脉及其分支解剖学特点,了解各血管走形与周围神经、肌肉的关系,分别详细测量血管管径大小,探讨利用颞浅动脉-眼动脉及其分支进行血管吻合的可行性,并研究分析经不同的手术方式及眶内眼外肌间隙进行血管吻合的优劣性,为颞浅动脉-眼动脉行血管吻合的手术选择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对象和方法:1.选择眼球完整的并已经过福尔马林固定的尸头标本12例(24侧),所有标本均已用彩色硅胶进行灌注。对其中10例标本进行眶内容物解剖,观察眼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形、毗邻结构,测量各血管的管径,选择具有血管吻合潜力的分支血管,并了解其常见的变异类型。2.观察通过不同的眼外肌及神经间隙所能够暴露的眼动脉及其分支,以利用正常解剖间隙而不会造成神经损伤为基础,记录其所途径的解剖层次。3.确定所需要吻合血管的解剖学标志,为术中血管定位提供参考。4.模拟手术过程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为临床中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解剖学依据。结果:1.眼动脉主干在眶内分为3段,其第一段直径约(1.81±0.42)mm,第二段直径约(1.50±0.38)mm,本研究中有19例经视神经上方从外向内跨越过视神经,位于视神经下方有1例。第三段直径约(1.26±0.22)mm。眶内段的眼动脉及主要分支,其位置及直径均较为理想的有:泪腺动脉(1.01±0.16)mm,眼动脉第一至第三段。眶外分支主要有: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和鼻背动脉。其中颞浅动脉分叉(额支起点)至眶上切迹与滑车上切迹距离分别为(7.39±1.34)mm及(8.62±0.41)mm,额支的转折点至眶上切迹及滑车上切迹的距离为:(4.28±0.54)mm及(5.43±1.32)mm。2.通过外侧间隙可暴露:眼动脉第一段、眼动脉角、视神经上方的眼动脉第二段,泪腺动脉及外侧睫状动脉。内侧间隙可暴露有眼动脉角和弯、眼动脉第二、三段、内侧鼻睫动脉、筛前、筛后动脉。中央间隙可暴露眼动脉第二段、睫状动脉,下侧间隙可观察至视网膜中央动脉。3.眶上切迹在眶上缘的中内1/3交界处,距离额前正中线距离(22.27±4.25)mm,滑车上切迹在眶上孔内侧靠近鼻根处,距离额正中线距离(12.38±3.52)mm,可初步定位颞浅动脉与眶外眼动脉分支吻合点。单纯开眶手术可以打开眶上外侧壁,通过外直肌及上方(0.72±0.03)mm处泪腺动脉的泪腺支之间暴露外侧间隙,沿泪腺动脉即可追寻至眼动脉。泪腺动脉长度(2.03±0.38)mm,吻合深度为(1.89±0.32)mm。经颅开眶式可以选择经内侧及中部间隙,亦可以磨除部分蝶骨嵴及蝶骨大翼,增加外侧间隙的显露。结论:1.眼动脉主干及分支走形复杂,但真正具有吻合潜力的血管在眶内主要有眼动脉第一段至第三段,泪腺动脉。眶外主要为眶上动脉及滑车上动脉。2.利用正常的眼外肌间隙可以达到暴露吻合血管的目的,其中经外侧间隙是最为宽广,对神经牵拉最小的途径,可作为首选,相比之下,内侧间隙较中央间隙所暴露的空间稍大,但实际中应结合脑血管造影了解眼动脉变异,从而选择最佳路径。3.眶内动脉血管被眶周脂肪所包绕,寻找眼动脉最简单的方式可通过泪腺动脉,其为眼动脉较大的分支,亦可以直接吻合泪腺动脉主干。4.在手术方式的选择上,颞浅动脉与眼动脉眶外分支吻合方式最简单,风险最低;开眶的吻合手术能够为眼动脉近端供血,且仅打开眶周骨质,不涉及颅内,能够很好的暴露外侧间隙,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开颅手术方式损伤较大,但是手术视野及暴露的范围均较是前两者不可比拟的,也是其他手术方式存在困难时的最后的选择。
-
-
下载参考地址:
-
颞浅动脉-眼动脉及分支吻合的解剖及应用研究.pdf
-
-
-
- 温馨提示:
- 在微信、微博等APP中下载时,会出现无法下载的情况
- 这时请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然后再请下载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