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老的转世梦:孟菲斯神秘的金字塔
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位于埃及东北部的尼罗河西岸。孟菲斯曾是古埃及的都城,已有5000年历史。金字塔距孟菲斯8公里处,是世界上古代“七大奇迹”中仅存的一处。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孟菲斯及其墓地和金字塔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萨卡拉墓地阶梯金字塔中,最著名的第三王朝第二代法老祖塞尔的层阶梯金字塔,是建筑师伊姆胡特于公元前2650年所建、为埃及历史上第一座大规模的砌石结构陵墓。最初,祖寨尔墓是按马斯塔巴设计建筑的,边使62.5米,高9.7米的一座方形平顶墓。但是,伊姆胡特为了体现法老的威严,将这座马斯塔巴的地上建筑的四周向外扩大,又加盖了5层。最终,形成了6层的马斯塔巴重叠而逐层向上缩小的阶梯式金字塔,塔高60米,矩形底基东西长121米、南北宽109米。底部结构错综复杂,有深25米、宽8米的竖井,井底是墓室,整座阶梯金字塔用采自阿斯旺的花岗岩建成。与其他同类金字塔的结构相比较,中间的竖井是其主要特点。与金字塔相配套的,还有一些附属的建筑物,包括围墙在内,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群体建筑。围墙南北长544米,东西宽277米,高度超过10米。围墙内的庭院中,有很多石雕遗迹。附属建筑物还包括圆柱大厅、南宫、北宫、露天大厅、祭祀庙等。
孟菲斯的墓地在孟菲斯城西南萨卡拉,距开罗约27公里。这里有80多处古代法老的陵墓——金字塔,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吉萨大金字塔,共有3座,分别为古埃及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哈夫拉和孟考勒所建。
吉萨大金字塔中最著名的胡夫金字塔外形庄严、雄伟、朴素、稳重,与周围高地、沙漠浑然一体,十分和谐。它的内部结构复杂多变,匠心独具,自成风格,凝聚着非凡的智慧。历经数千年的沧海桑田,不倒塌变形,显示了古代极高的科技水平与精湛的建筑艺术,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胡夫金字塔建筑于公元前2760年,高146.5米,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米。金字塔不仅外观雄伟,且角度、线条、土石压力都事先经过周密的计算。它的拐角处几乎是完美的直角,四个斜面正对东、西、南、北四方。金字塔用万块巨石建成,每块石头平均重达2·5吨,最重的一块达50吨。所用的石头均经过仔细的打磨,石头之间不用灰浆等黏结物,石块叠垒之严密,缝隙刀插不进。金字塔经历了多次大地震,依然完好无损。
修筑金字塔所需的石料来自埃及的三个地方。金字塔内部所用的石料就近采自吉萨附近沙漠里的砂岩;外框所用的石灰石由尼罗河东岸运来;甬道和墓室所用的花岗岩来自960公里外的阿斯旺地区。每年当尼罗河泛滥的时候,巨大的平底驳船载着石块从尼罗河上游漂流下来。为了把石料从尼罗河边运到金字塔工地上,埃及人用碎石铺就了一条斜坡路。沿着这条斜坡路,工人们编成一个个小组,用杠杆、滚柱和用芦苇拧成的粗大绳索,把巨大的石块拖上为修筑金字塔而建造的工作面。一些石灰石块上标注有班组和监工的名称,至今还能依稀看出来。随着金字塔的升高,工作面也逐渐延长,以保证金字塔的尺寸正确无误。
吉萨另外还有两座大金字塔——哈夫拉和孟考勒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比胡夫金字塔略小,但其艺术风格的庄严与工程设计的精确,则均可与胡夫金字塔相媲美。由于其建在一块较高的台地上,看上去仿佛比前者还雄伟。哈夫拉金字塔底边长215.7米,高143.6米,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砌成。它所遗存的附属建筑较为完整壮观,包括以巨石建成的两座庙宇:上庙和下庙。塔畔匍匐着著名的狮身人面石雕,它是在一块出露的巨大岩石上就地雕琢而成,据传其面部是根据哈夫拉的容貌雕成。
孟考勒建造的第三座金字塔位于南端,体积最小,但十分精致。它的基底边长1037米,高为66.5米。
45个世纪过去了,这三座大金字塔仍然矗立在吉萨的沙漠中,傲对碧空。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学者和探险家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对金字塔进行过一次又一次探索。人们对金字塔有了一些认识,但有许多课题仍是尚未解开的谜。
直到现在,人们仍然感到不解的是,远在4500多年前,古埃及人如何把230万块平均重量在2.5吨左右的石头凿好,运到金字塔工地现场?又如何将重达16吨的石块搬到金字塔顶?在不用灰浆和水泥的情况下,如此巨大的建筑物为何能建造得这般坚固,经得住数千年的考验而不松散?这个约有40层楼房那样高的建筑物,其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仅1.27厘米,古埃及人是如何将角度和斜度计算得如此准确?无怪乎有人说,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对世界的认识,还没有能力完全解开金字塔的谜团。